淺析熱交換爐以及采暖爐的應用
與熱交換爐配套的稻殼輸送燃燒系統稻殼通過風機的負壓作用,經臥式吸料器、輸料管進入集料倉內,而后通過斷火管直接自流到風料混合燃燒室,再由高壓風(由原熱風爐爐排風機提供,供風量1500m3/h)輸送到高溫噴口(600~900℃)碳化降速后噴入原熱風爐爐膛內,經過爐膛的高溫輻射,在懸燃中下落到爐排上進行層燃。該燃燒部分以層燃為主,懸燃為輔,充分利用了原有熱風爐的爐排面積,在實際工作中可根據爐溫的情況通過調整空氣量(即調整原爐排風機風量)和稻殼量(在斷火管內裝有上下兩個活動插板,用來調整稻殼量,同時起到斷火作用,以防止回火引燃集料倉內的稻殼)的配比,提高稻殼的燃燒速度,充分發揮稻殼的熱能。
與采暖鍋爐配套的輸送燃燒系統稻殼輸送部分,吸料器為直筒式的。但燃燒部分有所不同,稻殼通過輸送部分經斷火管先自流到風料混合燃燒室的混合區和預燃區,由第1風室供風用于混合區的風料混合及預燃區的助燃后進入主燃區,此時由第2風室供風用于主燃區的助燃,而第3風室供風將少量未完全燃燒的稻殼經高溫噴口(噴火口)噴入鍋爐爐膛進行二次燃燒(燃燒方式為懸燃與層燃結合),同時還起到清灰的作用。該燃燒部分的稻殼量調整同與熱交換爐配套的燃燒部分一樣,但空氣量調整不同,是在風料混合燃燒室內分3次風量進行配比調整的。此外,因稻殼在風料混合室內就已開始燃燒,熱傳導距離近,再經爐膛的燃燒,可使稻殼充分、快速地燃燒,爐膛溫度可達1200~1400℃。
上述的稻殼輸送燃燒系統,充分利用了稻殼的燃燒特性及密度小的特點,采用氣力輸送、懸燃與層燃相結合的燃燒方式,使稻殼的熱能得到有效利用。實踐證明,此種稻殼輸送燃燒系統在燃煤熱交換爐及采暖鍋爐上配套應用,不僅使稻殼得到了利用,節約了能源,同時還充分利用原有設備,不破壞原設備的結構和性能,在沒有稻殼的季節,仍可以使用燃煤。